通用分类

2019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分析“寒冬”或将延续。

  • 分类:行业新闻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20-01-23 10:10
  • 访问量:

【概要描述】一、乘用车销量“金九银十”并未如约而至乘联会近期公布了我国汽车市场2019年9月份销量数据,根据数据显示,2019年9月我国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为178.1万辆,同比下滑了6.5%,环比上涨14.0%。1-9月份,中国乘用车市场的累计销量达到了1478.2万辆,同比下降8.6%。可以看到,传统中的“金九银十”并未如约而至,虽然9月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环比上涨了14.0%,但我国车市还处于“寒冬”之中。

2019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分析“寒冬”或将延续。

【概要描述】一、乘用车销量“金九银十”并未如约而至乘联会近期公布了我国汽车市场2019年9月份销量数据,根据数据显示,2019年9月我国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为178.1万辆,同比下滑了6.5%,环比上涨14.0%。1-9月份,中国乘用车市场的累计销量达到了1478.2万辆,同比下降8.6%。可以看到,传统中的“金九银十”并未如约而至,虽然9月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环比上涨了14.0%,但我国车市还处于“寒冬”之中。

  • 分类:行业新闻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20-01-23 10:10
  • 访问量:
详情

一、乘用车销量“金九银十”并未如约而至

      乘联会近期公布了我国汽车市场2019年9月份销量数据,根据数据显示,2019年9月我国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为178.1万辆,同比下滑了6.5%,环比上涨14.0%。1-9月份,中国乘用车市场的累计销量达到了1478.2万辆,同比下降8.6%。可以看到,传统中的“金九银十”并未如约而至,虽然9月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环比上涨了14.0%,但我国车市还处于“寒冬”之中。

二、2019年1-9月乘用车产量同比下降12.9%

      从产量来看,2019年9月我国乘用车生产了184.6万辆,同比下滑了6.9%,环比上涨了11.2%,厂家库存较8月下滑6.1万辆。2019年1-9月,我国乘用车产量为1477.86万辆,同比下降12.9%;虽然部分企业国六车型的逐步到位,但企业生产安排极其谨慎,亟待市场反馈速度升级

从狭义乘用车厂商销量来看,2019年9月份销量最高的前五位分别一汽大众、上汽大众、上汽通用、东风日产和吉利汽车,销量分别为19.3万辆、17.5万辆、12.4万辆、11.3万辆和11.1万辆。排名前五位品牌销量占9月份乘用车销量比重的40%。

四、2019年“车企寒冬”或将继续

      用车成本的增加,国内燃油车政策的变化,如今的中国车市或者到了一个“瓶颈期”,根据此前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的表示,中国汽车市场的负增长是肯定的,之前预期的2019年销量5%的负增长也是一个相对乐观的判断。在没有明显的拉动市场的政策出台、落地的情况下,今年汽车销量很有可能出现6%甚至7%的同比降幅。

中国汽车市场正从销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

      数据显示,中国的汽车市场保有量到2019年6月底已经达到2.5亿辆。专家们一致表示:“中国汽车市场正在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”。

      2018年中国汽车产量出现1990年以来首次年产量同比下降,也是28年来首次下降,降幅为4.1%,2019年继续下降,1-10月同比下降11.1%,进入深度调整。中国汽车产量从2017年的最高2900万辆下降到2018年的2781万辆。2019年如果按10%左右的降幅测算,全年汽车产量会下降到2500多万辆,两年减少近400万辆。这也成为影响整个工业增速回落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
      汽车市场下降既在预期之中,又在预期之外。预期之中是汽车市场从2017年下半年就显露了明显下滑态势,预期之外是下降幅度如此之大,下降时间如此之长,2018年7月份至今年10月份,汽车产量连续16个月同比下降。这种下降不是偶然的个别的因素所导致的,而是短中长期多种因素交织叠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
      从短期因素看,汽车排放标准提供的进程过快,国五国六排放标准切换和老旧车型的政策缺乏有序合理的过渡安排,导致预期不稳,部分消费者购车和换购观望情绪加重。从中期因素看,高房价透支居民购买力,形成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,居住类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持续大幅上升,累积效应正在逐步显现,并进一步影响劳动力成本和企业生产经营成本。从长期因素看,中国汽车产量从1990年不到100万辆增长到2017年最高时的2900万辆,连续十年位居世界第一。前几年汽车市场之所以还能维持增长,主要得益于乘用车向四五线城市和农村市场的下沉,以及一二线城市向SUV车型的换购。现在SUV和普通轿车的产销比例已接近1:1,这两个支撑目前都遭遇瓶颈,市场需求趋于阶段性饱和,汽车市场进入存量市场争夺阶段,阶段性放缓就难以避免。
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
版权所有© 上海东裕物资有限公司  沪ICP备:12036674号